倒逼行业进步,不能只靠商家的自觉和良知,还要有来自于刚性的外部监督。
▲平台骑手正在工作。图/IC photo
文| 周政
标注着“无菌操作”的沙拉,是在哪里拌出来的?宣传“每日现熬”的骨汤,会不会是调料包冲泡的?
此前不少人点外卖时,都难免会犯嘀咕——点外卖,有点像“拆盲盒”。有些餐饮店,因为餐后体验问题,被网友们玩出“XXX耐受度测试指南”等调侃梗。消费者用自嘲消解不满,也对商家品牌造成“反向助攻”,背后则是公众对食品安全最现实的信任问题。
外卖透明化是一道必答题
为确保能吃上一口放心的,一些消费者在点餐时默念这样的口诀:连锁品牌总比小作坊强,贵套餐总比特价菜靠谱,甚至还出现了“闻包装辨卫生”的绝技。但媒体也曾曝光过一些品牌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土办法”并不能解决根源问题。
展开剩余76%倒逼行业进步,不能只靠商家的自觉和良知,还要有来自于刚性的外部监督。
透明厨房可堪一个破解食品安全的可行方案。透明厨房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有餐饮品牌在大厅砌了一个玻璃厨房,既可以观赏,也便于监督。但这种尝试并没有在行业成为普遍动作。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与餐饮的深度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成为一种倒逼食品安全的新型模式。其通过将后厨操作实时可视化,既让消费者看得放心、吃得安心,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更高效的远程监督手段,推动餐饮行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透明转型。
不过,此前的透明厨房仍有死角,部分商家通过角度选择、时段控制等方式规避关键操作环节的真实呈现。有媒体报道就指出,有的店家直播只拍洗碗池,结果被网友扒出“镜头外堆着烂菜叶”,让透明厨房成了摆设。
餐厅、外卖店铺搞透明化,让我们看到了监管侧的决心。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积极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模式;2025年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商务部更是直接表态,要求外卖必须封签,后厨得能追溯。
外卖透明化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也是外卖商家在全新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心态下必须答好的一道生存题。
要知道,这届消费者也变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看起来干净”“吃起来有味”,而是要“全过程可见”“全链条可追溯”。他们更愿意为那些敢于揭开后厨面纱、主动公示食材来源的商家买单,哪怕价格稍高也甘之如饴;反之,对那些藏着掖着、信息模糊的店铺,哪怕口碑再好,也会多几分警惕与疏离。
让外卖承载起消费者的安心与放心
这种对“透明”的执着,本质上源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知情权的深层诉求。
正是在这种诉求之下,“互联网+明厨亮灶”有了升级版。近日,美团在北京推出全新打造的浣熊食堂,用户下单前可实时“云体验”,随时“看汇报”,下单后将收到食安封签严格守护的餐品,平台提供透明有保障的售后服务。
说是“全新打造”,是因为早在2024年,美团就开始筹建“浣熊厨房”,向所有类型的餐饮商家开放。商家入驻后,美团提供食品安全的全链条服务、日常操作标准、数字化运营规范和必要的各类扶持,包括从供应链、明厨亮灶再到数字化运营的全套基建。
在这套体系之下,用户可以在美团外卖App中看到“食安日记”,记录店内每天餐品加工、成品制作、午间巡检、进货清单等;每家店铺也都集成了美团统一提供的明厨亮灶系统,商家营业时间内的全过程都实时上传直播,实现切配、烹饪、打包、出餐全透明。
“浣熊食堂”有点类似此前的中央厨房,但又有所不同。一方面,美团将通过“快驴进货”为商家提供完整统一的食材供应链服务,确保食材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虽然共同入驻,共享食材,但每家店铺单独做菜,确保各自菜品的风格与调性。如此,便兼具了安全与美味的和谐统一。
“浣熊食堂”的尝试,属于对无堂食外卖的规范化探索。以往,不论是通过新闻报道还是个人经验,相比于有堂食外卖,无堂食外卖的安全卫生隐患似乎更多,如何规范无堂食外卖,成了外卖行业的一个普遍痛点。
事实上,除了平台的探索,一些地方也在努力推出无堂食外卖标准与行业发展规范。比如,重庆推出了全国首个非堂食外卖标准,陕西渭南出台了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导意见,浙江杭州也将于近日开始实施《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
线上线下、多方合力的尝试,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在品质消费与行业反内卷的潮流之下,推广透明外卖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敢敞开门让消费者看着选菜的,方是真本事;能经得住万千眼睛盯着做饭的,才是真硬气。
从传统堂食时代到外卖到家时代,从“拆盲盒”到“云监工”,食品行业真正的进步,不是赚了多少流量红利,不是出了多少网红品牌,而是把“说不清的来源”变成“可追溯的清单”,把“不能看的厨房”变成“随便看的直播间”,让每一份入口的食物,都承载着看得见的安心与摸得着的放心。
发布于:北京市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线上配资门户网-安全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