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孟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日前从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获悉,该学院今年暑期针对“工科理科化”问题,全面推行“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100%入企实践、100%项目制培养”,学生们“入企铸剑”锻造工科实践能力。截至目前,暑期入企学生共提交67项技术改进提案,28项进入企业应用评估,5项核心技术正联合申报专利。据悉,该学院构建了“企业出题-师生解题-成果转化”闭环机制,研究生自入学起便全员扎根企业一线。
“实验室成功不等于产线可行,设备、原材料等变量倒逼我重构知识体系。”在先进材料领域,徐同学在黄山加佳荧光材料公司攻关PMMA空心微球合成工艺。通过优化反应釜设计参数,成功实现从小试到中试放大,并参与2项专利研发和自主申请合成专利。
在智能制造领域,孙同学在上海机床厂参与“精密数控磨床”的闭式缝隙节流静压导轨参数优化。通过CFD仿真与模态实验,建立油膜刚度计算模型,助力攻克高精度磨床静压导轨理论设计难题。他提交的4份关键技术报告被企业直接采纳。
在绿色低碳领域,李同学在合肥中科智远的实验室里,用氟硅烷改性技术给涂层“升级”。优化后的家电用双疏防油污涂层,疏水疏油效果比传统丙烯酸树脂涂层提升25%,相关方案顺利通过美的集团技术验证。
记者注意到,东华卓越工程师学院采取“校内导师+校外产业导师”的双导师协同培养模式,学院新建的10门核心课程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线上配资门户网-安全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