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贵州的朋友们在雨中泡脚,北方的朋友们在烈日下烤肉——最近的中国天气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同一片天空下,南北方的天气差异会如此之大呢?
榕江水灾:超50年一遇的“三江汇流”
6月24日开始,榕江就像得到了老天爷“特别关照”,遭遇前所未有的洪水袭击。
在短短72小时内(6月26日13时至6月29日13时),榕江县境内多条河流的面雨量超过100毫米,个别地区累计雨量更是超过250毫米。最让人震惊的是,6月23日夜间至24日早晨,附近的三都县24小时雨量达到255.9毫米,直接打破了历史纪录,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北京一年的降水量总和。
更要命的是,榕江在四天之内两次遭遇洪峰过境。6月28日的洪水中,最大洪峰流量达到了11360立方米/秒,创下了榕江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据当地水文资料记载,上一次类似的洪水还要追溯到1945年左右,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今年的水量大。技术部门初步判定,这是超50年一遇的三江汇流超大洪水。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榕江县紧急组织撤离转移群众共计11992户41574人。
6月29日10时,贵州榕江县终于终止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转入常态化防汛工作,这才让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
北方人:一出门就被牛舔了一口
如果说南方在“泡澡”,那北方就是在“桑拿”。6月8日开始,北方地区开启了今年以来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到6月13日达到鼎盛,热得让人怀疑人生。
这轮高温有多猛?过去一个月里,40℃以上的国家级气象站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种纪录被接连打破。河北安国以42.3℃追平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山西汾阳以40.2℃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还是首次冲上40℃大关;山西冀城以40.1℃突破当地6月中旬历史极值。
当地人调侃,“感觉一出门就被牛舔了一口”——黏腻、炙热,让人恨不得立刻钻进冰箱里。华北、黄淮以及新疆出现大范围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成为高温中心,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更夸张的是,部分地区监测到的地表温度高达70℃,这温度就地煎个鸡蛋都说不过去。
南北差异背后是同一“黑幕”
然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天气现象,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背后原因。这个幕后推手的名字叫——副热带高压。
6月和7月,正值江淮地区迎来梅雨季节,西南季风强烈发展,将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的丰富水汽输送到贵州及江淮地区。与此同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贵州至江淮一带交汇并持续,形成了从贵州延伸至江淮的大范围东西向雨带。
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正是导致降雨区域相对固定的主要原因。冷暖气流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对峙和交汇,形成了拉锯战,进而引发了长江南北两侧附近持续的强降雨。
对于北方来说,大陆暖高压脊的影响让华北、东北等地天气晴朗干燥,有利于光照加热,升温迅猛。同时,暖高压脊还带来了干热空气,这下,北方的高温配方也迎刃而解——光照加热加上暖气团输送的双重作用。
天然的气候分割线
光有大气环流还不够,地理条件才是造成南北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榕江县位于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县城建立在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汇聚之处,形成了天然的“洪水走廊”。
县域内有大小河流67条,总长1303公里。贵州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古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山川纵横。这种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一旦上游来水在狭窄的峡谷中迅速集中,下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形成洪峰叠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榕江每年都会受到洪水威胁。虽然过往有防洪堤保护,洪水没有进入城区,但今年的“三江汇流”实在太猛,防洪设施也难以招架。
再看北方的地理条件。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没有大的山脉阻挡,有利于暖气团的长驱直入和停留。同时,这种地形也有利于太阳辐射的充分吸收和地面的快速升温。加上北方相对干燥的气候,缺少水汽蒸发的“自然空调”效应,温度自然就蹭蹭往上涨。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贵州有趣的气象现象——云贵准静止锋。
当寒潮来袭时,冷空气会被高原地形阻挡,在滇黔交界地区形成准静止锋现象。这时候就会出现一幅奇妙的画面:当贵州正在经历寒潮,瑟瑟发抖的时候,仅一山之隔的云南一侧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相隔不过几十公里,气候却截然不同。古人早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所以才有“贵州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这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解释了为什么贵州自古多雨。高原地形不仅容易形成地形雨,还容易让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在此交汇,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
救灾行动展现大国担当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中国的救灾速度再次展现了大国担当。
截至6月28日,针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等地的严重洪涝灾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紧急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1.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已紧急调拨,支持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国家发改委更是在6月25日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的基础上,追加安排1亿元,专门支持贵州省特别是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黔南州三都县等灾区的灾后应急恢复。武警贵州总队也增派千余名子弟兵,驰援贵州榕江一线。
这种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体现了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制度优势。从预警发布到人员转移,从物资调配到救援力量部署,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祈愿平安
救灾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愿所有受灾群众平安健康,愿救援人员无恙归来。也希望通过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毕竟,无论南方下雨还是北方炎热,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才是面对自然灾害时最温暖的力量。
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线上配资门户网-安全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